【天启风云】小说免费阅读,请收藏 钢笔小说【goboo.cc】
刘宗周的这番话算是把官员的品级、职务和他的成绩作了一个清楚说明,也把一直以来很让人看不明白的升官现象展现出来。一直以来官员升迁的过程都是这样的,先是要不断做出成绩,无论是真做还是假做反正你得让能决定你命运的人看到你在做,这时候再有一个人不停地替你说话,那你的升迁之路就比较顺了。在这种情况下官员们一当上官就开始不断努力,有事做就拼着命去展示才华,没有事做制造点事端也要搞出一点动静出来。
还好天启在几年前强行规定了用年龄限制品级这一制度,否则的话那些年轻力壮的官员得废寝忘食去立功,一个个都会争取几年之内升到政务院去。只有到了那个地方也就是出将入相,才能站在官员们能够去得到的最高处对其他人指手画脚,当官不就是图个能指挥他人而自己不受支使吗?就算用年龄限制了品级,很多官员的功劳簿上也积累了不少的功绩,一旦年龄到了直接冲到下一个门槛边上也不是不可能。
年龄限制了品级但限制不了职务,很多人他愿意做大事拿小钱,政务院首先开了个头用低品级官员做高品级官员的事,也就是钱谦益、温体仁、周延儒他们那一批。政务院前几年退了好多到年龄的老臣,没有办法就招了几个年轻人去襄助政务,办的是二品大员办的事但是拿的是四品五品的俸禄,而这些人也愿意没有人嫌东嫌西。在这件事上让大家对职务和品级的认识上又有了新的内容,很多人就想着如何先做事等年龄到标准,相当于先占个位置。
天启对这种事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,大家没有违反年龄限制品级的规定,而且有人愿意做大事拿小钱,他也没法说出什么不是来。现在天启顺势试点推行民选官制度,也有在官员的职务上定个规矩的意思,品级有限制职务没限制总是不妥,万一哪天政务院里都是些六品七品官在主事,那才成了大笑话。钱谦益和杨涟先是分别在南北两地搞试点,后来又一起在北京周边二次试点,这次回来有问题天启就让他们去找刘宗周,这是因为天启知道刘宗周认死理。
刘宗周没有辜负天启的期望,在这事上充分发挥了他认死理的特长,他经过仔细考虑最终把品级跟官员的成绩联系在一起,而把职务跟成绩抛在一边。在大明每个官员的品级都跟他的收益有联系,品级高自然收入高品级低自然收入低,比如说现在七品官的月俸大概是七到八石大米,而一品官的月俸就达到近九十石,相差大概有十倍以上。一位官员做出成绩就相当于立了功,升他的品级就相当于增加了他的收入,算是用一些看得见的好处奖励立功的人。
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,乱码错字,请更换谷歌浏览器即可正常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