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籍详情

查看目录

阅读设置

加入书架

章节报错

阅读设置

主题背景

1 2 3 4 5 6

正文字体

微软雅黑宋体楷书

字体大小

|18|

页面宽度

800900100011001200

第一八五章 积阴气聚成凶地 乘夜色逃出生天(下)(4/5)

书名:兰若蝉声  作者:扫叶僧  字数:3182字  更新时间:2022-08-22 22:55

  【兰若蝉声】小说免费阅读,请收藏 钢笔小说【goboo.cc】

  尧舜主要活跃于大洪水时期。

  结合之前我们讲解过的上古水文,大洪水时期的黄河中下游是巨大的冲击平原,洪水泛滥,几乎不适合人类生存。

  大禹治水,导河治淤,主要疏通的的是自积石山至河南黄河中上游段。

  之前我们提到山西的长治平原,在大洪水后留有湖泊,但那还不是当时山西最大的湖泽。周代有九薮,十薮之说,说的就是大洪水褪去后形成的几个大湖。

  十薮细节,我们后文分说。这里我们先之谈晋地山西。山西当时最大的湖,上古叫做大昭,也称大陆,秦汉时期已经萎缩,故称昭余。湖的位置就在现在晋中平原,太原(晋阳)西南。

  打开灵石口,空出晋阳湖。就是大禹治水时期的传说,所谓晋阳湖就是指的大昭湖。

  大昭湖在南北朝的时候规模尚大,丽道元的《水经注》有考,称为邬泽。到了唐代该湖已经缩小为山泊,“(汾州)文湖,一名西河泊,在县东十里。多蒲鱼之利。”(《元和郡县志》)

  而元明之际,曾经的大泽已经仅余几处小池塘,不能再称为湖泊了。

  远古晋中尚且多泽,那河网密布,河流不定,九泽当道的齐鲁地区又岂是宜居之地?

  太行山是高原与平原的分界,也是大洪水时期华夏民族活动区域的一个边界。直至殷商,齐鲁仍为东夷。

  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,乱码错字,请更换谷歌浏览器即可正常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