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狐朋仙友】小说免费阅读,请收藏 钢笔小说【goboo.cc】
而影响生员中举就是在打国子监监正大人的脸,自然《周易》就不受国子监的欢迎了。
二来就是国子监的授业塾师多为现任礼部官吏及翰林学士充任。
这官场之上避讳多多,哪怕塾师其人当真对《周易》大有研究,也要在人前坚称自己只字不懂。
当朝官员如此讲究避讳,怕得就是哪天圣上突然心有所感,在朝堂问对之时,因你善治《周易》之名,而命你用《周易》之道来阐述治国方略。
如此一来,可真是要了亲命,这“黄裳,元吉”与朝廷的治国方略到底有什么关系?
可圣上钦点问对,答不上来是渎职无能,信口擅言更是欺君之罪!
届时有的是言官要上本弹劾,罢官流放还是抄家杀头,爱卿你挑一样吧。
正是为此,京师国子监是天下所有书院中,唯一绝不开《周易》科的书院!
塾师绝不讲授,这学生又打哪里学来?
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,乱码错字,请更换谷歌浏览器即可正常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