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火红年代,我在陕北当知青】小说免费阅读,请收藏 钢笔小说【goboo.cc】
这也就导致社员们的辛苦付出、和艰辛劳动,多半都是短期行为。
无法取得一劳永逸的长期效益。
就好比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,当初虽说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,最终才建成了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。
人家一建好,其巨大的灌溉、防洪防汛功能,就从秦代持续发挥到现在。
而无定河沿岸的这些生产队,像这种简易的水利工程,那是年年修年年建,年年毁,年年翻新。
每次投入的人力物力都不算大。
但也使得原本就贫苦的陕北乡亲们,这么年复一年的,把宝贵的人力资源,全投入到这些效果并不明显的临时工程当中去了
恶性循环啊!
生产队没钱去修建一些比较牢固的水利设施。
于是就只能采取这种笨办法,构建一些极其简陋的水利小工程。
年年修,年年浪费。
沉重的义务工,和一些最基本的物资投入,压的当地生产队集体账户、和社员双双都缓不过劲来。
不管是集体还是个人,都被沉重的负担,压弯了腰。
那就没法完成原始的资金积累,也就谈不上集中人力物力,投资那些更大、更优质的工程了
如遇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显示不全,乱码错字,请更换谷歌浏览器即可正常阅读。